戴西数字化研发平台:布局中国国产工业研发设计系统的初心

2025-04-02 15:19   来源: 大众导报网

      下一代工业数字化研发平台应如何构建?这一命题始终是工业界探索的焦点。迄今为止,国内工业软件市场尚未出现能在研发领域替代达索3DEXPERIENCE或西门子Xcelerator等国际品牌的产品。

      中国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新的探索正在进行。据麦肯锡调研,全球70%的工业企业因研发效率不足错失市场机遇。数字化转型深水区中,亟需一个能打通全链路、重构研发逻辑的“中枢系统”。围绕“自主可控”“灵活适配”“高效协同”和“智能驱动”等核心理念,新型工业数字化研发基座的雏形已逐渐清晰。

      2019年初,上海戴西软件发布开创性的一体化数字化研发平台DWS,通过统一门户集成产品设计、仿真、试验、数据管理与知识沉淀等功能,助力企业实现高效协同研发和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研发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一体化平台凭借快部署、数据一体和灵活扩展优势,以满足跨部门、跨企业、跨地域的全球团队协同创新需求为基础,将IPD管理理念作为核心,为工业数字化研发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一套轻量多模块构建设计工具与研发管理系统的全新解题思路。例如,某重型装备企业通过部署数字化研发平台,将新产品迭代速度提升3倍,研发成本降低25%。

      DWS平台为谁服务?

      中国有超5000万中大型企业和600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跨越式增长阶段,常被动辄上千万元、架构复杂的研发管理系统拖慢转型进度,成为不少企业在研发创新升级中的痛点。

      在这一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背景下,DWS数字化研发平台提出的“模块化系统、一体化数据、多工具集成、轻量化协同”理念,恰为这一范式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相比其他传统的数字方案服务商提供的大型平台更具优势,在过去15年里,戴西软件凭借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套件,服务诸多大型企业,但其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也可以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和技术实施方法提供可靠的建议。

      因此,戴西软件集先进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服务经验打造标准化产品,开发出“数据+流程+工具+模型+资源”多位一体的技术架构,可以在多行业通用,为企业数字研发转型升级轻松筑基。

      企业通过私有化的快速部署,工程师可本地或远程登陆访问已配置部署的所有DWS平台的系统模块以及软件工具,可以实现多品牌的CAD/CAE软件应用——其中不仅有戴西软件旗下的CAxWorks.PreSys和CAxWorks.VPG等国产化仿真工具,也不乏UG、Catia、solidworks、ANSYS、ANSA等国外软件。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在数十个行业,包含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航发、兵器、船舶、电子、芯片、集成电路、石油化工、核工业、模具工业、工业与民用电气、高校与科研院所、生物与医疗。

      无论是面向有研发需求的中大型企业,或选型适配工业研发流程的标准模块,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组合配置,这一模式也给一些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足够的成本空间——通过由大变小,化繁为简的系统配置高效地为企业提供最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产品


      DWS数字化研发平台拥有完善的全产品生态布局,具有研发平台、仿真工具、算力平台全栈供应能力。但工业制造业的需求差异极大,不同企业、行业、规模、环节的需求都不同,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很难用一个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来满足。

      DWS的模块化功能架构,支持企业根据研发需求快速组合功能模块(如设计、仿真、需求与项目管理),既避免“重平台”的臃肿负担,又能灵活应对复杂产品开发场景。针对工业领域多CAD/CAE工具并存的现实,DWS提供轻量化插件,实现工具间数据自动转换与流程联动。工程师无需切换界面即可调用不同工具,资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

      这也是DWS平台高性能、高可靠的微服务架构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的原因之一——系统模块、工具、算力以及组件产品的个性化配置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一体化平台。

      从工具到生态:数字化研发的升维价值

      自2010年创立以来,戴西软件已经在工业软件领域摸爬滚打了15年,如今,戴西软件在全球已有超过300家客户应用,基于DWS平台的落地案例超600个。

      戴西DWS平台涵盖工具平台、数据平台、协议平台、多学科耦合集成平台,具备通用、可复制的特点。相比于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进行定制开发的方式,DWS平台可实现按天计算的快速交付,由此,它能帮助大量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创造和之前传统研发模式下更明显的效率提升。

      数字化研发平台的价值不止于技术升级,更在于推动企业向“平台化”“智能化”转型。戴西软件DWS的实践表明,轻量化、模块化的平台架构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变化,并为企业创造三重升维价值:

      敏捷创新:通过“乐高式”功能模块组合,快速适配新产品线开发需求;

      成本可控:避免重资产投入定制系统,以轻量化、多模块可选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门槛;

      生态共生:开放API接口和低代码工具,连接上下游伙伴形成“研发共同体”。

      在中国工业软件自主化、国产化进程中,构建这样一套灵活高效的研发平台,将是推动工业企业研发数字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国际巨头西门子、达索的实践已验证平台化能力的必要性,而DWS等本土解决方案的崛起,正为中国工业企业提供“高性价比转型路径”。

      AI+:工业研发的实践与未来

      下一代工业数字化研发平台的核心在于开放、智能与协同。它不仅是技术架构的创新,更是研发模式和产业生态的重塑。

      以AI为智能引擎,戴西DWS平台已融合Deepseek、通义千问以及戴西智谷等多源国产通用大模型,整合CAX(CAD/CAE/CAM)、PLM设计数据/SLM仿真数据/TLM试验数据/KLM知识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数字化研发主线,实现研发数据生成与知识沉淀,持续深化实现数据智能驱动企业,赋能研发全流程跃迁。

      “戴西软件正在推动AI技术在工业研发领域的深度应用实践,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我们平台和工具软件,将人、工具,数据,业务流等充分融入AI大模型。”戴西软件的技术负责人对其产品体系与AI技术结合的未来充满期待。DWS平台将引入多款大模型打造DWS.NexAI Suite套件,即将陆续推出DWS.AIStudio、DWS.AIContent、DWS.AIHelper、DWS.AIReporter、DWS.AIRPA、DWS.AIMAgent多智能体平台(别名:虚拟员工)等产品,随着AI与DWS数字化研发平台的融合不断深入,DWS+AI有望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更多方面发挥作用,创造更多价值,实现更多突破。

      在不确定性与激烈竞争并存的时代,数字化研发平台不仅是工业企业穿越转型迷雾的指南针,更是锚定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支点。那些率先构建平台化能力的企业,正在借助数字化的“创新复利”,于新一轮科技竞赛中赢得先机。

      数字化转型没有终局,但拥有“定海神针”的企业,必能在惊涛骇浪中稳立潮头。


责任编辑:文刀刘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大众导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