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和鸟类中恒温动物的形成与2.5亿年前的大规模灭绝有关
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嗜热动物。它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它们能自动维持体温?根据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古生物学家迈克·本顿教授发表的一篇论文,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古生物学家迈克·本顿教授,在《冈瓦纳大陆研究》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说,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祖先在大约2.5亿年前最大的灭绝事件后,由于生存经历,从嗜热动物进化为恒温动物。
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造成95%的生命损失,包括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少数幸存者面临着一个动荡的世界,屡遭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危机的打击。四足突触和灵长类动物幸存下来,分别成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祖先。
古生物学家在这些三叠纪的幸存者身上发现了隔膜和胡须,这证明他们变成了嗜热动物。哺乳动物祖先自三叠纪以来就有毛发的证据一直被怀疑,但最近,恐龙和鸟类祖先羽毛早期起源的证据被曝光。三叠纪突触和曙龙的骨结构也表现出恒温的特点。
本顿的研究小组观察了数百个化石脚印,惊讶地发现,在二叠纪-三叠纪期间,所有中型和大型四足动物都从伸展的位置移动到直立的位置。而这种姿态的变化是瞬间的,而不是在几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
本顿解释说,现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是四肢伸展的动物,它们的四肢是侧向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姿势是直立的,四肢就在身体下方。这使它们跑得更快更远。直立的姿势使嗜热动物有很大的优势,但它们比温热动物吃更多的食物来控制体温。
今天,恒温动物可以生活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寒冷地区,甚至在晚上仍然活跃。他们还表现出“照顾好孩子,教会他们复杂行为”的能力。
本顿教授补充说,二叠纪-三叠纪是地球生命史上非常时期。这一时期的大灭绝事件造就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吸收热量和保持体温恒定的独特能力。